7月6日,志远实践团赴宜昌市夷陵区沙坪村,以“茶产业与红色资源融合发展”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调研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,茶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协同路径,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。
图为团队成员前往茶田 周旋供图
抵达沙坪村后,团队首先深入村内茶园及周边山林。在茶农指引下,大家察看了当地推行的“茶园+生态林”种植模式——茶园沿山势分层分布,周边保留原生植被带,既减少水土流失,又为茶树生长营造了适宜的微气候。茶农介绍,这种模式不仅让茶叶品质更稳定,还带动了林下养殖等副业发展,形成“种茶护林、林茶共生”的良性循环,这正是村里践行生态振兴理念的具体实践。
图为团队成员与万先生共谈茶产业发展中的生态保护 戴沁芳供图
展开剩余55%随后,实践团队与村两委干部座谈,重点了解茶产业发展中的生态保护举措。村主任提到,近年来村里严格规范农药、化肥使用,引入生物防治技术,并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统一回收茶渣、修剪枝条,用于制作有机肥或生物质燃料,实现产业链末端的资源循环。这些做法既守住了生态红线,也让“生态茶”成为沙坪村茶叶的重要卖点,溢价空间较普通茶叶提升约两成。
图为万先生详谈茶产业中的生态问题 代梦瑶供图
实践中,大学生们还走访了村内的小型茶叶加工厂,观察清洁化生产流程,记录废水处理、能源消耗等环保指标,并结合专业知识,就“如何进一步降低加工环节碳排放”“开发生态友好型茶叶包装”等问题与负责人交流,提出了引入太阳能烘干设备、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建议。
图为万先生讲述制茶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徐欣恬供图
此次沙坪村之行,让大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生态保护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。团队表示,将梳理调研数据,形成一份关于“生态赋能茶产业融合发展”的分析报告,为乡村振兴中的绿色发展路径提供参考。
发布于:湖北省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