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话说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,随着时间的推移,7月30日就要进入中伏了,这可能是一年最为“凶险”的日子,因为中伏的天气最为炎热,潮湿,可以说达到了一年温度最高。全国各地呈现“上蒸下煮”的特殊天气。
今年的中伏与往年大不相同,也可以说是10年一遇,因为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仅有 4 个庚日,因此中伏从常规的 20 天 “缩水” 为 10 天,时间是 7 月 30 日至 8 月 8 日 。与之对比,在过往 2008-2024 年这十几年间,中伏大多为 20 天,使得三伏天总长度为 40 天。像今年中伏缩短至 10 天的情况,上一次出现是在 2015 年。
在民间,一直流传着各种与三伏天相关的习俗和讲究,其中 “1 不出,2 不晒,3 要吃” 的说法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和传统内涵,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。
展开剩余81%1 不出避开高温时段出行
中伏期间,往往是一年中气温最高、天气最为炎热的时候。7 月 30 日正值中伏,此时室外气温常常飙升至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,地面温度更是高得离谱。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,若非必要,尽量不要外出。
从科学角度来看,高温环境会给人体带来诸多危害。人体散热主要依靠汗液蒸发,然而在高温且空气湿度较大的中伏天,汗液蒸发变得困难,导致热量在体内积聚,极易引发中暑。
如果确实有外出的需求,务必选择合适的时间。尽量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这个气温最高的时段,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出门。同时,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,如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涂抹防晒霜,携带足够的饮用水,以便及时补充水分。
2 不能不晒中伏时节阳光充足、气温高,是晾晒被褥物品的绝佳时机,可千万不能错过。经过一个潮湿的梅雨季,加上夏季频繁的降雨,家里的被褥、衣物等很容易滋生螨虫、霉菌,还会吸收大量潮气,让人睡起来感觉不舒服,甚至可能引发皮肤瘙痒、呼吸道不适等问题。
晾晒被褥也有一些小技巧。首先,晾晒时间要选好,最好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2 点之间,此时阳光最强烈,晾晒效果最佳。其次,晾晒时要将被褥平铺展开,每隔一段时间翻一下面,让被褥的正反两面都能充分接受阳光照射。对于一些厚重的棉被,还可以轻轻拍打,帮助去除里面的灰尘和螨虫尸体。另外,像毛毯、羽绒服等衣物,也可以趁着中伏的好天气拿出来晾晒,既能杀菌消毒,又能恢复其蓬松度,延长使用寿命。
3 要吃多吃清热解暑食物
中伏天气炎热,人体出汗较多,消耗较大,此时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,有助于身体保持清爽,补充流失的营养和水分。例如,西瓜堪称夏季消暑的标配。它富含水分和维生素 C,既能清热解暑,又能生津止渴。。此外,绿豆也是清热消暑的佳品。煮上一锅绿豆汤,晾凉后饮用,不仅能有效缓解暑热,还能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。
冬瓜同样具有清热利水、消暑解毒的功效,无论是煲汤还是清炒,都是中伏饮食的不错选择。苦瓜虽然味道有些苦涩,但它却是降火的 “高手”,含有丰富的苦瓜甙和苦味素,能增进食欲,健脾开胃,同时还能清热解毒,适合在中伏时食用。
适当食用益气养阴食物
在中伏,人体的气阴容易受到损伤,适当食用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,对身体大有裨益。比如山药,它既是食材又是药材,具有健脾益胃、滋肾益精、益肺止咳等多种功效,能帮助人体补充元气,增强免疫力。
大枣则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作用,可与山药搭配煮粥,营养丰富又美味。此外,海参富含蛋白质、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,且脂肪含量低,是益气滋阴的优质食材。鸡蛋、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也能为身体补充能量,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蜂蜜具有滋阴润燥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每天用温水冲一杯蜂蜜水饮用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滋养身体。
保证主食摄入
主食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,在中伏也不能忽视。面条是中伏期间备受欢迎的主食之一。俗话说: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。” 中伏吃面,一方面是因为此时新麦上市,面粉口感好、营养丰富;另一方面,吃热面有助于通过排汗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暑气,达到 “以热制热” 的养生效果。
无论是热汤面,还是过水凉拌面,都十分适合在中伏食用。此外,大米、小米等谷物类主食也不可或缺,它们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,保证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。可以将大米煮成粥,加入一些绿豆、莲子等食材,既能增加营养,又能清热解暑。
7 月 30 日这个 10 年难遇的中伏日,牢记 “1 不出,2 不晒,3 要吃”,从出行、晾晒和饮食等方面多加注意,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三伏天的炎热,平安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,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,迎接接下来的生活。
发布于:陕西省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