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,当你走进一家烧烤店,菜单上写着“微辣鸡翅”和“中辣鸡翅”,你大概能分清。但当你打开炒股软件,看到“红利质量ETF”和“中证红利质量ETF”,是不是感觉脑干当场就被CPU烧了?
这俩玩意儿,名字长得跟亲兄弟似的,代码就差几个数,背后的大佬也都是华夏、招商这种浓眉大眼的。更要命的是,最近市场回暖,聪明钱哗啦啦地往里灌,规模蹭蹭地涨,搞得你心痒痒,好像不买点就错过了一个亿。
然后你就纠结了。
选哪个?它们到底有啥区别?是不是基金公司看我们韭菜好骗,换个马甲又来收割管理费了?
别急,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扒光了,顺便再踹两脚。
一篇好的财经文章,就是要把这种复杂问题,掰扯到你姥姥都能听懂的程度。
首先得明确一个暴论: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金融产品,尤其是指数基金,都刻着娘胎里带出来的时代烙印。它不是为你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设计的,它是为了在“当下”这个时间点,能被最好地卖出去而设计的。
就像时尚圈,去年流行多巴胺穿搭,今年就变成了老钱风。基金圈也一样,风往哪边吹,产品经理的PPT就往哪边改。
理解了这一点,我们再来看这两只ETF,就跟开了上帝视角一样。
华夏的“红利质量ETF”(159758),它跟踪的那个叫“中证红利质量指数”的东西,是啥时候发布的?2020年5月。
2020年是什么光景?是“核心资产”的圣光普照大地,是茅台酱香型科技一骑绝尘,是所有人都在高喊“拥抱成长,价值是狗”的癫狂年代。那时候你要是跟人说你买了银行煤炭,别人看你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原始人。
所以,你看这个指数的编制规则,就透着一股子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的骚气。
它嘴上说着“红利”,身体却很诚实地朝着“成长”使劲。怎么说?它对分红有要求,但对股息率这个红利策略的“灵魂”却没啥硬性规定。这就好比一个相亲标准,要求对方有稳定工作,但从不问工资多少。你图啥?图他上班打卡勤快吗?
更有意思的是,它的筛选标准里,冒出来两个让老韭菜都看不懂的指标:“每股净利润”和“每股未分配利润”。
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,但稍微有点财务常识的人都知道,直接拿不同公司的“每股”指标来比,就像拿姚明的步子去量郭敬明的身高,纯属行为艺术。因为股价不同,股本不同,这玩意儿根本没法直接横向比较。
难道指数公司的研究员,水平还不如隔壁公园下棋的大爷?
当然不是。他们比谁都精。
你把A股所有股票按这两个指标从高到低一拉,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:排在前面的,基本都是那些股价高、盘子大、历史上表现牛逼哄哄的“大盘成长股”。
这操作,就属于典型的“指桑骂槐”。
我嘴上说要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(分红),实际上我设了个隐藏门槛,身高一米九以上才能进(高每股利润)。结果呢?进来的全是篮球校队的。
这指数,就是为了在2020那个“成长为王”的年代,能蹭上“红利”这个听起来很稳健的词,然后把那些最靓的仔都装进来。它本质上是个成长策略,披了件红利的外套。这叫什么?这叫精准营销,喂到嘴里。
聊完了“前浪”,我们再来看“后浪”。
招商的“中证红利质量ETF”(159209),它跟踪的“中证全指红利质量指数”,是啥时候发布的?2024年7月。
2024年又是什么光景?是市场被摩擦得死去活来,是大家开始怀疑人生,是从“诗和远方”退回到“活在当下”,是股息率这种以前狗都不看的东西,现在成了A股唯一的“圣杯”。
所以你看这个新指数的编制规则,就务实了很多,甚至可以说,功利了很多。
它上来就一刀切,直接把样本空间里股息率排在后50%的公司全砍了。简单粗暴,绝不含糊。这就好比烧烤店老板说的,咱这“中辣鸡翅”,就是给能吃辣的人准备的,吃不了的别来沾边。
然后在筛选因子上,股息率占了四分之一的权重。
你看,时代的巴掌扇过来,谁都得老实。2020年,大家爱的是梦想和故事;2024年,大家只认口袋里实实在在的现金分红。
所以,这两只ETF的底层逻辑差异,根子上就是它们诞生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周期。一个是牛市末期的乐观产物,一个是熊市中期的防御性武器。一个像穿着冲锋衣准备去爬珠峰的冒险家,另一个像穿着羽绒服在家里围着火炉的大爷。
搞明白了底层逻辑,再看它们的业绩表现和持仓,就一点都不奇怪了。
在2019-2020年那种成长股嗨翻天的年份,老的“红利质量”指数能把新的按在地上摩擦。因为它篮子里装的,本来就是那个时代的王者。
而在2021年之后,市场风格急转直下,大家开始抱团取暖,老的指数就抓瞎了,反而是新的这个更看重股息和价值的指数,表现得更坚挺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一代版本一代神”。
你问我哪个长期更好?这就好比问拳击比赛里,是重拳手厉害还是快拳手厉害。这不取决于他们自己,取决于对手是谁,以及比赛的节奏。市场就是那个永远在变的对手。
大概率,这两玩意儿的长期业绩会是你追我赶,交替领先。你指望一个策略永远占优,那不叫投资,那叫算命。
我们再扒开它们的持仓看看里面都装了些什么“私货”。
老的那个“红利质量”,前三大行业是电子、医药、食品饮料,里面甚至还有半导体公司。这成分,你说它是个科技主题ETF,可能都有人信。它更像一个“有点分红的成长组合”。
而新的这个“中证红利质量”,前三大行业是食品饮料、有色金属、汽车。电子行业占比低得可怜。这成分,就是典型的价值股大本营,充满了周期和消费的厚重感,突出一个“稳”字。
这下清楚了吧?
这两个ETF,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两个门派。
华夏那个,是华山派的气宗,讲究的是内功心法(公司成长性),剑招(分红)只是个辅助。它的目标是抓住那些既能成长又能分红的“戴维斯双击”型公司,弹性大,波动也大。
招商那个,是华山派的剑宗,讲究的是招式凌厉,剑剑封喉(高股息)。它不在乎你公司明年是不是要去星辰大海,它只在乎你今年能不能把真金白银分到我账上。这是典型的“快种快收”思路,稳健,但可能错过大的成长浪潮。
所以,问题绕了一圈又回来了,到底该怎么选?
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你自己。
你信什么?
你觉得未来市场的主旋律是科技突破,是星辰大海,是经济复苏带动成长股卷土重来吗?你觉得自己心脏够大,能承受得了坐过山车的刺激吗?你想不想博一把大的?
想。
那就去看看那个更偏成长的“红利质量ETF”。它就像游戏里一个高攻击的刺客,顺风局能杀穿全场,逆风局也可能第一个被秒。
还是说,你觉得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就是个“比烂”的时代,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保住本金,每年能拿点分红跑赢通胀就谢天谢地了?你晚上不想因为持仓睡不着觉?
想。
那就去看看那个更偏价值的“中证红利质量ETF”。它就像游戏里的重装坦克,可能跑不快,也打不出爆炸伤害,但它肉厚防高,还能持续回血(分红),能陪你活到最后。
你看,这根本不是一个“哪个更好”的问题。
这是一个“哪个更适合你当前的认知和风险偏好”的问题。
你以为你在选基金吗?
不,你是在用真金白银,为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投票。
最后再扯一句淡。很多人会陷入一种“最优解”的迷思,总想找到那个完美的、一劳永逸的投资标的。
这可能吗?这现实吗?这科学吗?
醒醒吧,朋友。
投资的世界里,没有圣杯。只有一堆功能各异的锤子、扳手和螺丝刀。你唯一要做的,就是搞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个什么破烂玩意儿,然后选一个最顺手的工具,上去把它干趴下。
至于那两个ETF,现在你已经知道它们的说明书上写了什么。
剩下的,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。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