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3月20日,志愿军运输队的司机赵宝印和他的战友曹新仁,还有另一名司机,驾驶着一辆满载着弹药的卡车,在崎岖不平、被敌机炸得坑坑洼洼的山路上,驶向朝鲜人民军的驻地。路况恶劣,汽车时而颠簸,时而摇晃,但他们仍坚毅地向前行驶。
就在车队继续颠簸行驶时,突然从空中传来了一阵低沉的嗡嗡声。赵宝印和同伴们警觉地抬头一看,原来是一架美军侦察机正从空中盘旋。它绕了几圈后,扔下了一枚烟雾弹,随即快速飞走。
“今天这架飞机怎么没投炸弹就走了?”曹新仁感到疑惑,眼中闪过一丝不解。
赵宝印则冷静地分析道:“这是侦察机,它是来指引目标的。你看,轰炸机马上就会到,我们得赶紧加速。”
展开剩余79%话音未落,赵宝印一脚踩下油门,汽车的发动机发出轰鸣声,飞速冲向前方的树林。还没等他们进入掩蔽,天空中已经出现了八架敌机,它们犹如猛兽般飞快地朝着这片简易道路俯冲而来。赵宝印和战友们眼疾手快,赶紧用树枝和周围的天然遮掩物将汽车掩蔽,随后,他们迅速钻进了附近的防空洞中躲避。
敌机在空中盘旋,未能找到汽车的位置,便失去了目标。它们开始愤怒地在这片区域扔下炸弹。瞬间,爆炸声四起,地面震动,泥土飞溅,浓烟滚滚而起,犹如地狱一般。赵宝印看着那些美军飞机的肆意飞行,心头愤怒难抑,他紧咬牙关,双拳紧握,眼中闪烁着熊熊怒火。“狗日的!”他怒吼一声,随即伸手朝着曹新仁要了一支步枪。
曹新仁不明所以,疑惑地递给赵宝印步枪。赵宝印从洞口走了出来,靠在一棵大树上,猛然举枪朝一架正在掠过的敌机射击。枪声在空中回响,曹新仁也跟着从洞里跑了出来,他接过枪,瞄准了另一架敌机,扣动了扳机。
这时,他们听到空中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,随即看到其中一架敌机的机头开始剧烈摇晃,然后失去控制,翻滚着朝山的另一边坠去。剩下的敌机似乎也意识到有些不对,迅速停止了轰炸和扫射,集体向上拔高,快速飞离了这一带。
刚准备继续上路时,几名朝鲜人民军战士突然从山那边跑来,用生硬的中文问道:“是你们打下了那架美国飞机吗?我们在那边看到它坠毁了……”两人相视一愣,露出惊喜的表情。他们跟随这些战士走到山那边的河滩,果然看到了那架刚刚坠毁的敌机残骸,浓烟依旧在四周弥漫。
这次意外的收获大大鼓舞了志愿军战士的士气,尤其是63军188师的战士们,每当遇到敌机,他们便迅速组织起几千支步枪,构成了一道强有力的火力网,效果往往出乎意料。
1951年4月18日,美军再次出动了飞机,他们认为志愿军没有高射炮作为威胁,便肆意地飞来炫耀。然而,他们却没有意识到,188师的战士们早已做好了准备,纷纷举起步枪,瞄准了天空。美军的飞机飞至五六二团和五六三团的阵地上空,企图寻找目标时,两颗绿色信号弹突然腾空而起,紧接着,三千多支步枪同时向着那八架敌机开火。敌机根本没能搞清楚发生了什么,其中一架飞机被击中,机头一歪,急速坠落,飞行员虽然成功弹射逃生,但刚着陆便被志愿军战士擒获。
美军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,立即派出16架轰炸机进行报复。飞机低空飞行,近乎擦着地面,飞行员的面孔几乎能看得清清楚楚。然而,他们还没来得及进行扫射,志愿军的三千支步枪再次发起猛烈反击。四架敌机中弹,像醉汉般晃动,最终从空中坠落,飞行员当场阵亡。
不到两个小时,美军再派出24架飞机进行报复,志愿军战士依旧毫不畏惧,继续举枪射击,成功击落一架敌机,其他的敌机则因受到重创而纷纷掉头逃跑。
就在那一天,188师的战士们共击落敌机5架,击伤13架,这一成绩令志愿军总部震惊,19兵团总部还专门发出通令表彰,并向他们送去了贺电,祝贺他们创造了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。
随着战斗的推进,刘亚楼同志开始筹建志愿军空军。初期的空军只有两个歼击机师、两个轰炸机师和一个强击机师,总共的飞机不到300架,而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大多不超过100小时,几乎没有空中作战经验。而美军的“联合国军”则拥有1200多架飞机,其中美军就有1100架,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普遍超过1000小时,许多还是二战时期的老兵,经验丰富。
然而,志愿军空军在边打边建的过程中,迅速积累了作战经验。飞行员们在战场上不断锤炼自己,航校也紧急培养更多空军人才,确保了空军的快速成长。最终,年轻的人民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,配合地面部队,成功打败了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,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!
发布于:天津市创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